+
  • 13a8fbc558673facbb067b1efd62bac2.jpg

KRB-L101锌系磷化液

本工艺适用于钢铁制品涂装前的表面处理,使制品表面生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灰色磷酸盐复膜,以提高涂层对金属表面的附着力,并抑制涂层的膜下腐蚀。处理可以采用浸泡和喷淋式两种方法,均在室温下进行。

所属分类:

咨询热线:

hiddenValue

详情介绍

1.适用范围

本工艺适用于钢铁制品涂装前的表面处理,使制品表面生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灰色磷酸盐复膜,以提高涂层对金属表面的附着力,并抑制涂层的膜下腐蚀。处理可以采用浸泡和喷淋式两种方法,均在室温下进行。

2.材料

KRB-L101A磷化剂A剂;

KRB-L101B磷化剂B剂

中和剂

3.试剂

0.1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

0.1N或0.2N硫酸标准溶液

酚酞指示剂

溴酚蓝指示剂

氨基磺酸

4.设备

磷化槽:钢槽或水泥槽加内衬。槽底设有200-300高的托架。

5.工艺过程

除油→水洗→水洗→除锈→水洗→水洗→表调→磷化→水洗→晾干或烘干→喷涂等。

A、建浴:

计算磷化池的工作容积m3,先注入3/4池清水,加入KRB-L100磷化剂100kg,搅拌均匀后加入中和剂3~4 kg/m3,促进剂2kg/m3搅匀,检测磷化液的游离酸度,再用中和剂仔细地将游离酸度调至0.8左右,加水至工作液面。初配制的磷化液对某些工件的处理效果可能不够理想,需经过一个短暂的“成熟期”才能进入稳态。熟化过程是用初配的磷化液处理一些钢铁表面(约50~200 m2/m3),当磷化液出现淡棕色,并出现FePO4矾花时,熟化基本完成,这时磷化膜的外观和防护能力都将进一步改善,溶液进入稳态。

B.控制指标

总酸度a

25~30点对于密集装载的工件a值可以高至45点,甚至更高。

游离酸度b

0.3~0.7点。在少量(每次不超过8 kg/m3)分次补充磷化剂的正常操作下,磷化液的b值能自动建立平衡,一般无需加入酸碱校正。

促进剂c

2~4点。由于市售的发酵管未能统一标准化,即使是公称容积为同一毫升的不同厂家提供的发酵管,差别也很大,因此c值的范围应由使用者根据自己的生产情况合理选择确定。

C.溶液的维护与调整

每补充磷化剂4.5kg/m3可提高磷化液总酸度1点。同时补充磷化剂加入量10%的KRB-201#促进剂,可以维持溶液成分基本平衡。

D.磷化过程

应注意晃动工件,排除气袋。密集装载的工件或细长管状件应多次将工件提出液面再浸入溶液,使接触工件的溶液得以更新。磷化时间一般为浸泡10分钟,喷淋3分钟,密集装载件应适当延长磷化时间。磷化完毕后,应充分倒去(沥去)工件所带出的溶液。

E.检验

磷化膜的外观应为浅灰至深灰色,允许局部有少量的彩膜,但以不影响涂膜的均匀覆盖为限。

不允许有疏松、粗糙的磷化膜层、锈蚀、未磷化上和严重的挂灰。

6.溶液分析、检测方法

总酸度a:用刻度移液管吸取磷化液10ml,注入锥形瓶中,加水10 ml和酚酞指示剂2滴,用0.1N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淡红色为终点,记下滴定所消耗标准溶液的毫升数V。总酸度=V(点)。

游离酸度b:用刻度移液管吸取磷化液10.00ml,注入锥形瓶中,加水50ml和溴酚蓝指示剂4滴,用0.1N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稍带绿色(日光灯下观察)或蓝色带紫红色(日光下,碘钨灯下察测)为终点。记下滴定所消耗标准溶液的毫升数V。游离酸度=V(点)。

促进剂点数c:在10.00ml发酵管内充满磷化液,加入固体氨基磺酸钠约1g,迅速按住管口,将发酵管倒置,使固体落入管底,将发酵管正放,一分钟后数取管顶气体的毫升数,即为c值。

附:技术指标和处理条件:

类别

技术指标

处理条件

技术指标

配比用量(%)

10

磷化温度(℃)

常温

总酸度(点)

25—45

磷化时间(min)

5—-15

游离酸度(点)

0.3—0.7

处理面积(m2/kg)

20—30

促进剂

2.0—4.0

槽液外观

绿色透明液体

关键词:

产品询价

注:请留下您的电话或邮箱,我们的专业人员会尽快与您联系!